冷链物流服务是最近在中国高速发展的专业物流服务类型, 在产品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过程、包装、储存、运输到最终的消费环节都始终处于低温状态, 冷链物流非常好地保证了商品的质量, 减少了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冷链物流高速发展得益于两个方面:物流技术的提高和需要全程控温商品的大量出现。冷链物流需要制冷技术、冷藏车的设施设备在中国有较大的改善, 这对中国发展冷链物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冷链物流的产品如初级农产品、花卉、水产品、速冻食品、特殊药品等在中国消费能力扩大的情况下, 都对冷链服务有较大的需求。
以冷链物流常见的货物肉食为例, 目前中国人肉食消费只有发达国家的1/3, 肉食消费将在未来今年会有较大的增长, 尤其是较偏远的城镇和农村地区, 对冷链的需求更大。
在新鲜蔬菜和瓜果方面, 2013年我国的需求增加率达到了20%, 发达城市更高, 上海有30%以上, 未来还会有更大的增长。港口企业发展冷链物流服务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很多港口企业都在大力发展自己的冷链物流, 如上海和大连港口是在冷链物流的发展中抢得了先机, 是中国港口企业发展冷链物流较好的企业。
上海港口集团在2013年10月出资组建了上海港口集团冷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该企业注册资金5 000万元, 主要服务为低温货物的仓储、冷链的海上、航运等方式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大连港口则是在东北亚地区设立物流网络, 建设专用冷链产品泊位, 建设了中国最大的冷链物流基地。
港口企业经过了从第一代港口到如今第四代港口的发展转变, 从单一的服务到综合服务的物流体系, 很多港口都在大力发展自身的港口物流服务和集装箱泊位、堆场的建设, 但是目前由于国际航运业务的持续低迷, 很多港口企业经济增加乏力, 发展出现瓶颈, 港口发展冷链物流是一个非常好的转型方式。港口企业发展冷链物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使港口从低端物流服务到高端物流发展, 并且冷链物流的附加值高, 相应的港口服务费用也高。
水路运输较公路、铁路和航空最大的优势就是运费的廉价, 港口企业作为水路运输的交汇点, 发展冷链物流有着先天的优势。港口企业所在地理位置广袤, 有着较好的开发前景, 冷链物流企业可以依托港口发展冷链仓储、冷链配送和简单的冷链加工基地。有些港口还设立了保税仓储, 并且国家监管部门, 如检疫检验、海关都在港口设立了工作办事处和平台, 国际冷链物流在港口进行中转可以减少大量的时间和手续, 进一步优化了冷链物流的工作效率。
港口作为区域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 港口承担了服务城市和腹地经济的职能, 港口企业也承担提升区域经济冷链发展、丰富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居民生活需求多样, 对鲜花、国外高档水果、有机蔬菜等需求提高, 以前由于中国冷链物流不发达, 一方面, 生鲜商品的运输中损耗过大, 另一方面, 价格居高不下, 很多进口水果在中国超市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价格很多是在国外产地采购的三倍以上, 很多商品甚至在偏远城镇无法送达。港口企业发展冷链物流, 不仅丰富了区域生鲜内商品的种类, 而且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 这对提高区域经济居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港口从事冷链服务对物流设施要求较高, 随着经济发展, 商品种类增多, 很多商品需要更为精细化的管理。中国港口在政企改制后发展较快, 很多港口大力建设新泊位和仓储基地, 部分港口有一定的债务, 资金压力较大, 很多中国港口从事港口冷链物流的时候没有较大的经济投入, 没有新建专业的冷链服务设施, 普遍存在设施落后的问题。例如有的港口在露天直接进行蔬菜水果的换装, 没有做到全程冷链, 东北有些地区在冬天为了保持恒温, 甚至用上了棉被。
信息化发展是提高物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很多港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低, 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息网络, 没有和外界积极信息沟通, 没有统一的区域冷链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生产年企业和港口之间由于缺乏及时和有效的信息沟通, 很容易无法满足区域冷链产品的物流需求, 从而导致了港口在区域冷链供应链系统中的流通的盲目性。
目前很多港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仅仅只满足只能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全国各港口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存在参差不齐, 港口企业的领导决策层很多至今还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发展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物流行业的发展得益于线路和节点形成的网络化, 尤其是冷链物流这一方向, 如果仅仅只在港口开展冷链物流服务, 内地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对接港口的业务, 很难形成“港口+内陆中心+用户”的模式, 冷链物流市场网络分散, 而且部分冷藏货物的季节性差异和消费市场的地域不同, 冷链运输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不均衡的特性, 以上问题必须通过物流的网络化才能得以解决。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 很多相关的政策没有得到落实, 尤其很多冷链物流企业各自为政, 包括一些冷链相关的基础设施也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这些问题最直接制约了港口冷链物流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对于某项特殊冷藏货物的全程物流运输就必须制定详细的操作、设备以及低温控制标准, 从货物卸船、入港口堆场、内陆配送中心、展示售卖中心的几个阶段不仅对每个阶段的时间有限制, 而且对操作和温度有明确的规范, 最终保证用户得到最满意的体验。
物流的发展必须要以物流设备的提升作为基本条件, 港口发展冷链物流业务, 必须要做好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各项设备的购买, 一般有冷藏运输车辆、冷藏仓库、冷藏作业技术, 除此外, 为了更好地和内地对接, 港口企业也应该到内地的服务城市投资兴建自己的中心仓库, 一般可以选址在区域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海鲜水产品交易中心、肉类交易中心等, 通过港口和内地的互动, 提升港口冷链服务范围。
信息化在港口冷链服务中尤其重要, 网络信息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模式, 港口冷链服务必须开通一个以港口为中心的网络平台, 包括客户资料、船舶资料、车辆信息、冷链仓库信息等等, 通过该平台联系港口冷链物流的所有作业, 通过鼠标和操作就可以和实际工作情景对接, 做到实时控制, 并且港口的冷链车辆和仓库都要开通物流监控系统。
经济较发达的港口还要积极投身到冷链物流产业中去, 目前冷链物流在中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有专家预测冷藏船运输在未来数十年将会占据国际集装箱运输的70%以上, 冷藏货源给冷链物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生机。港口可以根据自身情况, 发展与临港产业相配套的冷链物流运输系统。
国家层面必须意识到冷链物流必须提早规划的重要性, 严格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国家协调地区政府建设国家级、省市级、港口三级规划, 并且三级规划层层影响和制约, 严格控制由于无序建设而浪费港口岸线资源。选定区域中心港口建设冷链中心、区域内的小型港口建设配送中心, 优化中心和配送中心之间的运输路线。
中心港口还要规划冷链物流产业园区, 积极引导中心港口的冷链物流产业向周围港口辐射和转移。例如天津出台的十二五规划中就详细的提到了天津港口发展冷链物流的规划, 天津将在港口区域内建设多个冷链物流配送中心, 提供京津唐1 h的冷链配送体系, 并且逐步向华北、华东和西北地区延伸。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