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农产品流通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旨在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它通过专用的保鲜冷藏设施设备以及物流环节的无缝衔接,向商业销售企业及终端客户提供高效、便捷和集约的物流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2010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要求2015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上下游衔接、功能完善、管理规范、标准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要点和企业新的投资热点,相关标准逐步制定完善,先进冷链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政策出台参考、行业发展指导以及企业投资运营依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的建设却处于明显滞后的状态,缺乏完善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没有形成规范的核算报表制度和分析方法,产业统计工作迟迟未能开展起来,由此造成了许多地方盲目规划、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的畸形,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的集约利用。建立规范合理、运行顺畅、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建设是指在构建完善合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社会冷链物流活动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调研,采取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归集、处理和分析,形成可向管理部门和需求机构提供统计资料的产业数据组织过程。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建设动因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我国分别在2006年和2009年颁布实施了《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和《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将物流统计工作提到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工作的高度。但是要建立和实施完善的社会物流统计体系,必须以各领域、各行业的物流统计工作作为基础和支撑,只有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等领域或行业的统计体系建立起来,社会物流体系才能体现其全面、科学及其权威性,因此说,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物流统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支柱。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处于起初阶段,普通物流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产不适销、损失率过高、冷链物流运作成本居高不下、参与企业收益较小等问题成为困扰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主要症结。究其根源,其中重要方面就是缺乏系统、全面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数据,导致农户盲目种养、流通以及不合理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投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的建设将科学引导农户的养殖与流通,指导冷链物流参与企业合理选择经营方向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与购置,以数据反映市场的形式理顺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流程,从根源上推动破解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困境,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进程。
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企业参与统计核算,有利于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通过不同时期数据的比较,分析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根源,及时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企业根据行业统计数据了解行业发展的整体状况,掌握冷链物流的设施设备规模、结构、成本、价值等关键数据,通过纵向比较,查找本企业与类似企业存在的差距并找出不足之处,明确企业经营的改进方向,从而可以推动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将改变目前编制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时,缺乏准确、及时、完整、可靠的统计数据的状况,为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编制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或相关政策出台提供依据或参考。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的建设还为类似领域或行业的统计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样板,推动物流统计工作在多领域中的同步开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的建设首要工作就是设计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相适应的配套性强、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地统计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符合统计指标设置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及要求,同时农产品冷链统计指标体系作为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下位体系,其设置应包括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具体而言,就是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要求,遵循合理性、协调性、可操行性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的构成,借鉴其他物流领域统计指标研究的成果,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可设置为两个层次: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面向农产品物流企业及工商农产品物流部门,为企业冷链物流统及决策提供工具,同时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24361-2009)》中的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冷链物流运作实际,经过改进、拓展、提升完成。冷链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主要明确了企业中冷链物流统计的范畴,包括了企业经营指标、企业运营指标、企业资源指标和可持续发展指标。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耗费大量的资源,并对环境影响较大,所以统计指标体系增加可持续发展指标,以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能源消耗、环境影响以及运作安全的监控,为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统计依据;第二级指标主要确定企业的统计内容,其中企业经营指标包括冷链物流业务收入、业务成本、服务价格与经营效益,企业运营指标包括冷链物流业务运营、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企业质量指标包括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从业人员与冷链物流资产,可持续发展指标包括作业能耗、环保和安全指标
冷链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体现产业发展状况,为管理部门出台文件及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它在《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 24361-2009)》中的宏观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改进而成。冷链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如图2所示:
农产品冷链物流宏观统计指标体系主要体现产业发展规模、成本效益、产业结构及经济贡献值,包括七大指标: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量、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额、农产品冷链物流总费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收入、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增加值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与社会宏观统计指标体系相比,增加了反映产业规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概况指标和冷链作业环节物流总量指标,这有助于进一步掌握产业发展整体状况和冷链物流流程合理程度;二级指标是一级指标的细化,其中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包括反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数量、类型和规模的指标,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量包括运输总量和保管总量,基于指标体系的统一性,保管指标不仅包括仓储,还涵盖了保管期间所涉及的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以下相同),农产品冷链物流总费用包括了冷链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农产品冷链物流总收入主要包括了冷链运输收入和保管收入。农产品冷链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不仅包括物流业、批发零售业和以包装业为代表的商务服务业,还包括了工商企业内部农产品冷链物流固定资产的统计,以便更加清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量资产的情况
进行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调查时,选择合适的统计调查方式,有助于提高统计的正确率和科学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对象广泛性、流程复杂性和经营主体繁多的特征,决定了采用单一调查方式是不现实的。综合考虑各种调查方式的优缺点,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调查可以采取方式是:以全社会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企业定期统计报表为主要形式,以经常性抽样调研为参考依据,以重点调查、综合分析为补充,搜集、整理农产品物流统计资料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模式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效益背反的关系,采用单一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利于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把握冷链的整体运作状况。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应减少平均数法、指数法、时间序列法等单一指标分析方法,相应增加功效系数法、经济效益综合评判指数、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时间序列与回归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能全局性、多层次的分析方法。此外,为提高数据统计分析水平,简化工作数量与强度,还应积极应用SPSS、SAS等统计软件,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分析工作的智能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实施的效果还取决于运行机制的建设情况。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的参与主体包括了冷链物流行业政府管理部门、物流协会、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等,这些单位在统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决定了统计体系的运行质量。借鉴其他产业统计成功的经验,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可以采取“政府引导推动,协会全面负责,企业主动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研究改进”的运行机制,各单位合理分工、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农产品冷链统计体系的建设。
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建设涉及面广、内容复杂、操作难度大,其研究和推进工作一直处于缓行的状态。但蓬勃发展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却希望统计体系尽快建立完善起来,发挥其产业引领、指导、支撑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体系建设动因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GB/T 24361-2009)》,重点构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并提出从选择合适调查方式、改进分析方法、建立运行机制展开统计工作,以期能够推动物流领域统计体系的建设和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