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等时代大背景下,我国县域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2021年5月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将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着力在农村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基本实现县县有连锁商超和物流配送中心、乡镇有商贸中心、村村通快递。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客观要求。但总体来看,目前县域商业体系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发展依然处于滞后状态,突出表现在县域商业经济体系小、散、杂等,缺乏规模经济,农村商业设施水平低等方面,与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还存在差距。
近年来,由于农民的收入得到稳步提升,使农村消费整体规模实现“水涨船高”。数据显示,2020年乡村消费品的零售额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26.1%,实现增速连续8年快于城镇。农村流通直接连接了生产与消费,并且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拥有巨大消费潜力。尽管我国县域商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电商冲击和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当前县域商业体系内经营者大多是个体独立经营,类似于传统农业的“小农经济”模式,使得县域商业经济整体上呈现出散、小、杂等特点。商户个体式经营,进货、销售等不具备规模,在整体上缺乏规模效应,因此议价能力低,且商品供应链内存在大量的批发商、分销商,供应链较长。同时“小农经济”式经营进货模式下,每个商户都独立进货,“中间商赚差价”不仅导致进货成本高,同时也使整体物流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在县域商业经济的未来发展中,对整合型、集中性商业模式有强烈需求。
从整体上来看,县域内乡村等商业设施的建设水平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提升县域商业发展整体速度的绊脚石。由于县域内整体情况较复杂,互联网普及程度和物流网络覆盖面与城市差距较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以及实施周期长,县域内商业商品和服务覆盖率不足。此外,由于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信息平台进行信息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使得上下游难以实现对接,造成“产”与“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商品流通的环节、时间以及物流等成本。
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线上经济得到飞速发展,各类电商模式发展日益成熟,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局面。受线上购物价格优惠、便捷等因素的冲击,县域内实体经济呈现低迷状态。这使得改变县域商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整体竞争力迫在眉睫。
“云仓”是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智慧物流发展趋势下应运而生的,它是基于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结合“云计算”“云物流”等技术,将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企业等相关企业连接起来,使得各物流企业脱离单打独斗模式,改变传统的商业物流模式,将社会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整合,使订单、货物、配送等形成规模,最终实现规模经济的目的。
基于云仓模式的县域集采集配系统是一个集采购、物流及仓储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县域商业体系构建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起步阶段(图1),构建集采集配平台信息系统以及集采集配中心,动员县域内商户以会员形式加入集采集配系统平台,进而整合县域内商户的采购需求,通过规模化采购以及优化配送路径等方式,发展集采集配业务,达到节约整体采购成本,初步形成规模经济的目的。
图1 县域商业云仓集采集配系统第一阶段模式图 下载原图
第二阶段为成长阶段(图2),增加业务模式,在集采集配这一基本业务的基础上加入集采共配、委托代采、流通加工等业务,丰富系统服务内容,将业务对象从系统内部会员延伸至非会员的单个客户,提升系统业务覆盖范围。
图2 县域商业云仓集采集配系统第二阶段模式图 下载原图
第三阶段为成熟阶段(图3),以平台上长期资金交易形成的稳定资金池为依托,寻求银行为平台背书,发展供应链金融等业务。
图3 县域商业云仓集采集配系统第三阶段模式图 下载原图
图4 县域商业云仓集采集配系统业务流程图 下载原图
基于云仓模式的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的业务流程一般为客户(县域范围内的个体零售商户等)有采购需求,通过构建的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平台进行需求整合,并利用平台拥有的采购渠道以及采购数量的优势,向上游生产厂商直接进行集中采购,由生产厂商直接发货至平台中心仓再进行统仓共配,将采购产品下行至下游各商户(见图4)。
此过程中,平台在不损害上游厂商利益的前提下,发挥本身的议价优势以获取价格优势,为下游商户提供更有价格优势的产品。此外,平台提供一站式的购买及运输服务,通过对运输环节的整体规划,优化运输路线,降低采购及分配的综合成本,从而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①整合生产-销售上下游,节约成本
以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为核心,基于云仓管理系统理念,按意愿整合县域范围内下游零售商户、上游生产厂商以及各物流商,围绕构建的集采集配系统平台形成完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业务运行体系。运行中通过上下游的直接对接,整合资源并进行合理运用,使商户避开“中间商赚差价”的传统进货模式,在满足上游厂商利润不受损害的同时为下游商户提供更为优惠的进货价格,提高商户的销售利润。同时,平台通过集采集配模式的运行,利用数量以及信息优势,可以赚取一定的差价,此外,通过合理优化货物的配送路线,相对于传统进货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物流成本,而这也是平台的利润来源。
②拓展业务,扩大业务范围
在集采集配业务的基础上,拓展集采、代采共配、委托采购等业务,扩大平台业务范围。集采业务:通过大数据对县域内商户销售数据进行需求预测分析,确定普遍需要的商品类别,再进行统一采购,储存至集采集配中心仓库,在商户向平台发出货品订单时直接从仓库调货进行分配,缩短商户订货采购的流程,节约时间成本。代采共配业务:个别已加盟进入平台的会员商户,出于自身销售偏好,可向平台发出代采业务请求,平台根据其订单内容,单独向厂商订购,同时采用“相似性打包采购”模式,节约采购成本。委托采购:未加盟进入会员名单内的商户以及个人,可向平台发出委托采购业务,平台根据其订单为其选择合适的上游厂商进行采购,再经平台物流配送系统进行货物配送,满足商户特殊购物需求。
③寻求银行背书,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项目业务运行的过程中,要求相关业务的资金结算均在平台上进行,经过长时间发展,将会形成稳定的资金池。利用稳定的资金池,可以寻找适合的银行为平台背书,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可以为有资金困难的商户提供资金或货物,使其进行商业经营。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下,进一步打通县域内资金链,盘活县域商业综合体。
本项目以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为核心,基于云仓管理系统理念,按意愿整合县域范围内下游零售商户、上游生产厂商以及各物流商,围绕本项目构建的集采集配系统平台形成完整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业务运行体系(图5)。
图5 县域商业云仓集采集配系统业务运行图 下载原图
在提升供货效率、降低采购综合成本、提升县域商业经济动力等目标的驱动下,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按照如下环节运营。
第一个环节为系统平台招募会员。集采集配系统管理中心主要构建一个集中采购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集采集配、统仓共配模式为平台会员提供“无中间商赚差价”的商品采购价格及会员等级制价格优惠,同时通过优化物流配送提供优惠物流服务,来保证会员的稳定合作及利益关系,从而吸纳会员。
第二个环节为平台内会员商户向平台发出采购意愿。县域内各实体商户根据自身销售情况以及采购意愿向集采集配平台发出采购意愿,由平台服务系统进行所需产品的需求意愿整合。同时,商户为其采购计划缴纳一定数量的认购金,并确定付款期限,认购金将在收货时用作所需缴纳的货款。
第三个环节为平台按需设计采购方案。平台的需求信息整合中心将商户所需产品进行整合归类后,根据所需品类及数量、上游生产厂商的产品报价以及所需运输费用等因素选择上游生产厂商。
第四个环节为平台实施采购。选定上游生产厂家后实施采购计划,将采购货物运至县域集采集配平台下的总仓或直接发至商户店面。
第五个环节为按需设计分配方案。第一种方式为采购的货物运至总仓后,平台人员需要按照下游商户的订购意愿进行货物分配。实施分配行动前,通过对商户地址路段进行配送路线规划,保证用最少的出行车辆以及最短的运输路线将货物运至每一个商户店内,控制运输成本。第二种方式是由厂商处直接设计分配路线,争取实现最少配送车辆以及最短分配路程,节约仓储以及运输成本。
第六个环节为农产品上行。运输货物至下游商户后,为避免空车返程,浪费运输资源,卸下货物的运输车辆可根据当地情况,将收购的当地农产品运至县域总仓,为当地农产品的售卖提供途径的同时,对运输车辆进行合理的利用安排,提高运输车辆的利用率。
第七个环节为农产品销售。平台利用其现有的市场资源,为收购的农产品寻找销售渠道,在完成农户农产品售卖的同时,从中获取节约的运输成本以及售卖差价等利润。
从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构建基于云仓模式的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具有很大的潜力以及市场前景。基于云仓模式的县域商业集采集配系统,可以整合下游商户的整体需求以及上游生产厂商的生产资源,在不损害上游生产厂商利益的前提下,为下游商户提供更加实惠的商品;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提升进货效益的同时,可以大量节约物流成本,减少“中间商层层赚差价”现象,增加平台内会员商户的利益。此外,农产品上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的发展,有助于打通县域内资金链,盘活县域商业经济体系,为其发展添砖加瓦。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