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指冷藏冷冻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产品质量, 减少物品损耗的系统工程。日本、韩国和中国是东亚果蔬物流模式的主要代表, 其中农协在流通中发挥了主体作用, 批发市场为主渠道, 主要手段为拍卖。农户分散生产多种果蔬, 通过农户参加的农协实现统一分级、包装和品牌, 通过配送进入批发市场, 在批发市场的人员构成有: 开设人、大宗批发商、中间批发商和买卖参加人 (张平等, 2014) 。荷兰、法国、 德国、英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的农协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批发市场也为主渠道, 主要手段也是拍卖。国家没有专门负责管理农产品保鲜物流的机构, 全部实行行业自律、自负盈亏 (刘一, 2012) 。与东亚模式不同的是, 大多数农户一家集中生产一种果蔬, 生产同种果蔬的种植户组成协会, 例如番茄协会、马铃薯协会等, 协会统一制定规格, 统一品牌上市。种植者和拍卖市场有密切的合作。而美国、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生产出的产品以直销为主, 批发市场不是销售的主渠道。生产的特点是在最适宜的地区种植最适宜的果蔬, 集中大规模生产, 分散供应市场。 市场体系的特点是大型超市和连锁经销商网络的果蔬直销约占80 %, 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仅占20 %左右, 大型超市和连锁经销零售商左右着果蔬的交易。 现代化的信息网络, 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预冷及冷链流通保鲜设施, 为果蔬产地直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我国的冷链起步相对较晚, 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近年来, 国家已先后出台相关政策, 都强调果蔬物流保鲜发展的重要性, 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冷链物流呈快速发展势头, 成为现代物流中增长最快, 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冷链物流分为生产加工、 运输、储存、销售四大主要环节, 虽然我国冷链相关技术的研发已经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匹敌, 但是应用上却存在很大差距, 目前我国综合冷链应用率仅为19%, 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平均分别为15%、30%、40%, 产品腐损率较高, 仅果蔬等农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就高达25-30% (吕亚博, 2013; 王禹, 2015) 。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低, 流通损耗大目前, 我国的冷链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冷链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技术水平低, 两者数量均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各物流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 即使是使用冷链运输的产品, 在从产地到流入市场进行零卖的过程中, 冷链过程的完整性也不能保证, 衔接时“断链”问题严重, 全程冷链的比率极低 (王文生, 2011)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若是在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环节中不能保证完整的冷链过程, 势必会导致极大的耗损率 (原惠群等, 2012) 。
除了设备设施不足外, 体制上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 目前分散的农户生产为主, 多采用松散的合同经营制, 还没有真正形成系统化和规模化生产, 易腐食品的交易仍主要以传统的农资批发市场的形式;全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具有行业推动能力、满足全程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为数很少;规范冷链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或健全 (王文生, 2011) , 对货物的监管也不到位, 货物在途运输期间无法跟踪、查询是普遍现象 (于杰等, 2014) 。
近年来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很快, 目前涉农网站超过3万多个, 而专业性的农产品网站达到3000余家, 数量很多, 目前, 果蔬电子商务行业还存在冷链物流设备不足, 生鲜物流标准化不够, 百姓信任度不高等问题, 大部门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陈汇才, 2014) 。如何选择满足性能和成本需求的温度监控设备来进行冷链管理, 学者们展开了研究 (王金妹, 2013) 。由于大部分冷链是在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这一最后环节受到障碍, 而之前的文献提出的温度监控技术主要侧重在生产和配送途中的温度监控, 有学者将最后这一环节纳入考虑, 并考虑了紫外线褪色技术, 提出了一种的可印刷的对光反应变色的时间温度集成监控器, 这一技术将更加方便的用于冷链管理中。对于温度敏感型和易腐产品的物流管理, 已建立了一种特殊类型的供应链管理— 冷链管理。冷链管理除了要考虑供应链通常应该考虑的成本、时间、服务等因素外, 还需保证供应链的合适温度条件以及产品质量 (王金妹, 2013) 。
近年来, 农产品物流分销网络的构建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关注的焦点, 但目前国内的关注点主要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 物流过程中的保鲜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黄浩等, 2010) 。物流服务商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努力水平会对零售商的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可实现系统利润的最大化、双方的共赢 (杨春等, 2010) 。 保鲜努力是指由于生鲜品的新鲜度会影响生鲜品的销售, 因此客户希望服务商在提供常规的服务水平外, 能够提供额外的努力—保鲜努力, 提高生鲜品的新鲜度 (宋寒等, 2013) 。有专家研究了由生鲜农产品在线零售商与物流提供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的激励机制, 建立了未提供保鲜努力水平激励和提供保鲜努力水平激励的供应链模型, 并通过两部定价契约协调双方决策。研究结果表明:两部定价—保鲜努力水平协调机制能够有效协调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系统, 改善在线零售商和物流提供商之间的利润;也有利于激励物流提供商提高保鲜努力水平, 为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产品, 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王禹, 2015) 。
保鲜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 在遵循普通物流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也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首先, 流体具有特殊性, 这主要表现在易腐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不加以特殊保护将会发生腐烂、霉变等现象。其次, 由于流体这种运输对象的特殊性, 从而对保鲜物流的载体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主要是在物流过程中能对温度进行连续不断的控制。保鲜物流的另一个特点还表现在物流各环节的衔接点上要保持温度的连续性, 如果在某一个环节上出了问题, 将会前功尽弃, 造成巨大的损失 (王岳峰等, 2006) 。
果蔬采后要进入流通领域, 需经贮藏、运输和销售到达消费者手里, 这涉及静态保鲜和动态保鲜。为解决生产的季节性, 需要静态保鲜 (贮藏) , 为解决生产的地区性, 需要动态保鲜 (运输) , 而贮藏和运输又是解决果蔬周年供应的重要环节, 需要果蔬物流保鲜产业的发展作为营运的支撑, 并获得“时空”效益。 果蔬物流保鲜体系完整的产业链应包括:采收、采后处理、分级、包装、运输、 贮藏、销售与消费。动态保鲜是通过运输保鲜这一主要手段来解决果蔬生产供应的地域性问题, 静态保鲜是通过贮藏保鲜这一主要手段来解决果蔬生产供应的季节性问题, 目的是满足市场供应并取得时空效益。专家预测, 物流过程同时重视上述两种保鲜, 比单一重视一种保鲜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因而必然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 (张平等, 2014) 。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新鲜度的不懈追求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 新的保鲜技术逐渐被发掘, 其中食品冷链物流是食品保鲜保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冷链物流食品的品质, 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率, 需要控制冷链过程的各种因素。要使高品质、高鲜度的产品大量出现在物流终端货架上, 技术方面必须考虑3点: 在物流全过程中, 控制温度、RH 、O2、CO2、C2H4等, 使果蔬保持低水平的生理活动, 延长生命周期;在长距离运输, 频繁装卸、搬动中, 防止一切可能的机械性损伤, 保护产品品质, 防止或尽量减少微生物侵染 (张瑞宇, 2003) 。有学者分析了建模技术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独特优势, 并对确定性模型在食品冷链物流的储藏、运输、陈列销售和售后终端贮藏四个环节运用, 尤其是计算流体动力学 (CFD) 的广泛和成功应用, 对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障生鲜食品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和理论指导 (翟希川等, 2015) 。
对物流过程的监控报道较多, 尤其通过因特网、3G网、RFID与WSN集成网络及智能节点等物联网技术, 实现对保鲜货物监控的实时性、可视化, 方便管理人员、 顾客查询与反馈信息, 进一步保证保鲜食品质量安全 (于杰等, 2014) 。
近年来, 我国制定的一些国家法规、标准规范, 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食品安全法》、《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链运输要求》和《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等中强调重点发展农产品和食品的保鲜物流体系。据统计中国冷链相关标准已经超过200项, 但所有这些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 并且标准存在着重复、交叉现象, 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标准空白。此外, 国际上的一些通用的标准规范仍只在小范围内应用, 致使很多与冷链有关的企业发展和管理距离国际标准仍有差距, 标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冷链的监管还不完善, 存在着部分不良企业打着全程冷链的旗帜, 却执行间歇性供冷进行经营, 以此降低冷链物流的成本的行为。发达国家对于冷链物流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法规高度, 例如欧洲很多国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国际运输及其特种运输设备协议认证》 (简称ATP) , 其中对冷链运输和冷链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 一旦企业触碰将面临罚款乃至法律制裁。但是, 我国在规范保鲜物流各环节市场主体行为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建立, 关于各种农产品的保存手段、物流基础设施如冷库, 冷藏车的制冷效率, 能耗也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 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的起步阶段 (屈靖, 2012) 。近期发布的《物流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5-2020年) 》 明确了物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地位, 也对冷链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将进一步推动冷链物的快速发展。
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保鲜物流指导准则与相关标准, 包括整个保鲜物流节点的相关标准和操作规范。如原料基地生产标准与规范、预冷与贮藏标准、加工标准、运输标准等, 并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同时建立健全检查与监督机制, 积极推行专业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建立农产品保鲜物流质量安全屏障 。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