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应链管理的深入发展,第三方物流变得日益重要
研究表明,对于易逝性资源在多类顾客之间的分配问题,基于收益管理的方法较传统的基于成本的方法更为有效
上述研究无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一方面目前对3PW仓储能力设计和资源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欠缺;另一方面,有关研究主要采用动态规划方法建立系统模型,当现实问题规模增长时,将面临“维数灾难”的制约。本文借鉴收益管理思想对顾客进行分类,考虑需求的不确定性,采用离散事件仿真构建模型,刻画系统的随机性和动态性,并对仓储资源分配策略进行评估;将仿真与统计实验方法(响应曲面法)相集成,对3PW的仓储能力设计和资源分配决策进行优化,从而探寻一种新的分析求解框架。本文后续内容组织如下:第1部分提出问题的解析模型并进行理论分析;第2部分阐述仿真模型的构建与实现;第3部分设计响应曲面法与仿真相集成;第4部分进行仿真实验分析;第5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
为便于对问题进行数学描述与分析,定义如下变量:
k为顾客(订单)类型,1≤k≤K,其中K是根据收益管理思想细分的顾客类别数;Rk为分配给第k类顾客的仓储资源的单位收益;Csk为分配给第k类顾客的仓储资源的单位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运作成本;Clk为第k类顾客的单位损失成本(机会成本);Dk为第k类顾客的需求(随机变量),假设其分布函数为F(Dk),即Dk~F(Dk)或Dk~f(Dk),其中f(Dk)为Dk的概率密度函数,则有F′(Dk)=f(Dk);Xk为计划期内分配给第k类顾客的仓储空间;πk(D,X)为第k类顾客的收益函数;Q为总仓储能力。
则第三方仓储资源分配问题的数学规划模型可表述如下:
max
当存在需求损失,即Xk≤Dk时,有πk=πk′=(Rk-Csk)Xk-Clk(Dk-Xk);当仓储空间大于市场需求,即Xk>Dk时,πk=πk″=RkDk-CskXk。由于Dk~f(Dk),则期望收益可表示为:
E(πk)=∫Xk0πk″f(Dk)dDk+∫∞Xkπk′f(Dk)dDk=Rk∫Xk0Dkf(Dk)dDk-Csk∫Xk0Xkf(Dk)dDk+(Rk-Csk+Clk)∫∞XkXkf(Dk)dDk-Clk∫∞XkDkf(Dk)dDk (1)
为最大化期望收益,(1)式对Xk求导得:
对公式(2)运用Leibniz规则有
因为∫∞0f(Dk)dDk=F(∞)=1并且∫
令上式等于0,即(Rk+Clk)(1-F(Xk))-Csk=0,得到Xk的最优值(X*k)和其它系统参数的关系:
由于F(X)是X的非减函数,因此Csk增大将导致X*k减小,Rk和Clk增大将导致X*k增大。期望收益E(πk)对Xk求二阶导数可得:
从(6)式可以看出,期望收益E(πk)是Xk的凸函数,这就证明了X*k的存在。如果分布函数F(X)已知,则X*k就可通过公式(5)确定。然而,市场需求Dk是随机变量,分布函数F(X)往往难于确定,所以要对该3PW的资源分配问题解析求解异常困难。下面将通过仿真优化的手段进行建模与分析。
在3PW资源分配问题的仿真建模过程中,最主要的实体是不同类别的顾客订单。一个顾客订单就是对仓储资源的一个请求,即特定时间段(服务期)中对仓储资源的需求量(订单大小)。参考文献
图1中判断订单能否被满足是一个关键的仿真逻辑,为便于说明,定义如下符号(见图2):t0i为第i个订单的到达时间;Tli为第i个订单的提前期;Tsi为第i个订单的服务期;t1i为第i个订单的服务开始时间,则有t1i=t0i+Tli;t2i为第i个订单的服务结束时间,则t2i=t1i+Tsi;wi为第i个订单需要的仓储空间(订单大小);Sq表示已经进入仿真系统并等待服务的订单队列。在确定新到订单(假设为i)是否可被满足时,有三个因素需要考虑:(1)分配的仓储能力;(2)订单大小;(3)订单i与Sq中其它订单的关系。
假设j是Sq中的任一订单,当i和j的服务期有重叠时,则j会对i的资源分配决策造成影响(如图2所示),这一条件可以表达为“t1i<t2jandt2i>t1j”,这意味着当i开始服务时,j还没有完成服务;或者当j开始服务时,i还没有完成服务。通过这个条件,可以计算出当i开始服务时,已有多少仓储资源分配给了其它先到达的订单,并由此进一步确定订单i是否可被满足。这一仿真逻辑的伪码如图3所示(对a类订单),其中Qa为分配给a类订单的仓储空间;Qa′是一个变量,用于计算服务期与i有重叠的所有先到订单总大小。当一个订单被接受时,把它加入队列Sq;当其完成服务时,则把它从队列Sq中删除。
对于b类订单,由于Tli=0,因此判断规则更为简单:仿真开始时设置变量Qb′=0,如果Qb-Qb′≥wi则接受订单i,否则拒绝订单i。Qb和Qb′的含义与a类订单相似,只是Qb′的更新机制略有不同:当一个b类订单i被接受时,令Qb′=Qb′+wi;当其完成服务时,令Qb′=Qb′-wi。
仿真模型的输入主要有订单到达间隔时间、订单大小、提前期、服务期等,这些都是随机变量,用于刻画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此外还包括相关的系统参数,如Rk、Csk、Clk等。仿真输入参数值可以通过对实际系统进行抽样估计得到,也可来源于经验数据。
仿真模型的输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类指标,如收益和成本;(2)仓储资源的利用率;(3)服务水平,用订单损失率表示,可用订单数来衡量(损失的订单数除于到达的总订单数),也可用订单量来衡量(损失的总订单大小除于到达的总订单大小)。
为实现上述概念模型,本文使用美国Rockwell公司开发的通用仿真平台ARENA,它具有丰富的建模与分析能力,在学术界和实践界得到了广泛应用
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是一种统计实验优化技术,通过实验设计来优化变量之间的响应(目标函数)
主要考虑两种仓储资源分配策略:(1)仓储能力不作划分,只要有订单到达(不管订单类别,即先到先服务),如果仓储能力够则接受订单,否则订单流失;(2)针对不同类别的顾客划分仓储能力,即把总仓储能力分为Qa与Qb两个部分,引入资源分配系数α=Qa/Q,则Qa=αQ,Qb=(1-α)Q。a类(b类)订单在服务期需要的仓储空间总量超过Qa(Qb)将造成订单损失。一方面,通过仿真实验比较不同策略下的系统绩效;另一方面,调整决策参数(Q和α),探寻系统绩效的变化规律,进而给仓储资源分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Reel Time Logistics(Indiana, USA)为实证对象,以其当前决策(总仓储能力Q=3000m3,仓储能力不作划分)为评价基准(benchmark)。仿真实验过程如下:首先通过调研获得实际数据,然后进行仿真输入分析得到有关系统参数;其次,构建benchmark的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获得仿真次数和仿真长度等有关仿真实验参数,以及benchmark的绩效指标;再次,构建仓储能力划分策略下的仿真模型,保持系统参数和仿真实验参数不变,通过仿真运行获取决策参数(Q和α)与系统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RSM算法与仿真模型集成,探寻Q和α的最优取值,以及系统的最优绩效,并与benchmark进行对比研究。
表1所示为案例的有关输入参数。表2所示为benchmark的仿真实验结果,其中Y为系统总收益,Ya为a类订单总收益,Yb为b类订单总收益,Y=Ya+Yb;订单损失率用订单数衡量。由表2可以看出,b类订单损失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总的仓储能力不足;(2)由于a类订单具有一定提前期,在不划分仓储能力的策略下,大部分仓储资源都分配给了a类订单(a类订单损失率较低)。在对benchmark的实验中,每次仿真运行(simulation running)包含20次独立重复仿真试验(replications),每次试验长度是365天(一年)。和总收益均值(Y=$882979.53)相比,其95%置信区间半长(=$26284.13)相对较短(约为总收益均值Y的2.98%),精度较高。因此,后续仿真实验都使用同样的仿真参数(20次replications,每次长度365天)。
注:EXPO表示指数分布,UNIF表示均匀分布,TRIA表示三角分布。
图6给出了仓储能力划分策略下,资源分配系数的变化对总收益的影响,可以看出,即使总仓储能力不变(Q=3000m3),通过调整资源分配系数,也可改善系统绩效(Ymax=$1252267.63远大于基准值$882979.53),这说明仓储能力划分策略较先到先服务策略更优;随着α的增大,Qa上升,Qb下降,因此,在仓储能力不足的条件下,Ya将上升,Yb将下降,但存在一个最优取值点,这与理论分析相符。图7显示了总仓储能力对总收益的影响:当Q由低向高增加时,系统收益先增后减,因为资源不足将导致订单损失,而资源过剩则带来高额的资源成本。图6和图7均表明:(1)α和Q对系统绩效有显著影响;(2)α和Q取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系统绩效下降。图8是通过仿真实验模拟出的总收益近似曲面及其等高线图,可以看出Y是α和Q的多峰函数(上凸),且在最优值附近比较平坦。图9和图10显示了α和Q对订单损失率的影响,这和实际情况是一致的:分配的仓储资源越多,订单损失率越小。图9中随着α的增加,分配给a类订单的资源量增加,分配给b类订单的资源量减小,因此,a类订单的损失率递减,b类订单的损失率递增;而图10随着总仓储能力的上升,两类订单的损失率都将逐渐下降。图11和图12给出了α和Q对资源利用率的影响:随着分配的仓储资源增加,利用率有下降的趋势,但图11由于总仓储能力不足和需求的随机性,导致资源利用率有所波动。
为了探寻α和Q的最佳组合,以最大化系统总收益,采用图5所示框架设计了RSM程序(以基准点(Q,α)=(3000,0.5)作为初始解,α和Q为决策变量,Y为系统响应)与上述仿真模型相集成。图13显示了RSM的寻优过程:先采用一阶线性拟合,并以较大步长探寻优化方向;接近最优点时,采用二阶曲线拟合及较小步长,以收敛到最(近)优点。表3给出了RSM得到的系统最优结果:相对于benchmark,总收益提高了104.15%($919606.78),同时a类和b类订单的损失率分别下降了4.47和47.03个百分点,但资源利用率减小了20.1%。
本文基于收益管理思想,研究了随机市场需求条件下,第三方仓储资源的分配问题。首先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分析系统主要参数与最优解的关系;然后构建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案例研究和仿真实验,不仅展示了决策参数对系统绩效的影响,而且发现根据不同顾客类别划分仓储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绩效;最后设计了一种响应曲面法与仿真结合搜索问题满意解。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丰富了第三方仓储资源规划和分配问题的研究,另一方面提出一个仿真与RSM的集成框架以克服现有方法的“维数灾难”,对存在随机因素的管理优化问题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后续研究包括:与现代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集成,提升优化性能;扩展现有仓储资源分配模型,将定价决策纳入进来(确定不同顾客类别的价格策略),提高模型应用价值。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