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物流已经成为国内外,尤为重要的供应链之一,而仓储在物流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基于文献
从图1中可以看出,此次分析的Fishbone型储位布局,将仓储储位分为了四个货区,图中存取点设计在了仓储前端底部中心,且各条巷道交叉间,呈现45°
此时,将如图1所示的Fishbone型储位布局中,其货物存放策略采用随机分类的方式,且在同一货架上,摆放着形状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货物;每种货物的质量为M,周转率为P;但是,一个储位只能存放一个种类的货物;堆垛机和输送机匀速运动,其运动速度为v;在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时,只考虑拣选作业时间,忽略存取货物的时间;货物架上的托盘,标准、质量统一,但是所存储的货物质量不同。此时,即可根据上述分析内容,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对模型求解,分配仓储储位。
此次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需要从出入库效率和货架稳定性两方面,建立储位应急分配模型。由于堆垛机的运动速度一定,但是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存在速度差,而提高出入库的效率,就需要减少出入库作业过程中的一定距离。所以设堆垛机在y水平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为vy,在z竖直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为vz。此时,堆垛机将货物从货架出入口存入货格的时间为
式中(a,b,c)表示货架的a排,b列,c层;pxyz表示储位(x,y,z)上货物的周转率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货架多是两排货架,采用一台堆垛机进行仓储,且货架在x方向的宽度,远小于y方向上的长度,因此需要两排货架,保持基本一致的总重量,且单排货架的货物质量与其所在层的乘积之和最小。此时保证货架稳定,储位应急分配的目标函数f2(x,y,z)为:
式中,Mi表示第i类货物的单位质量;nxyzi表示存储在(x,y,z)储位上的第i类货物数量;q表示货架,即x=2q和x=2q+1,q∈N且
综上所述,(1)、(2)和(3)式即为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此时,针对如(1)、(2)和(3)式所示的储位应急分配模型求解,即可针对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进行储位应急分配。
此次储位应急分配,采用遗传算法,分配应急储位,其储位应急分配流程如图2所示。
在如图2所示的储位应急分配流程中。基于此次建立的储位应急分配模型,确定储位分配的选择算子。因此设(1)、(2)和(3)式函数的总优化目标函数值为F,储位分配的最大适应度为Gmax,当前储位分配的最小适应值为Gmin,当前选择的循环次数为t,终止循环次数为T。此时,对于选择的储位分配概率P为
此时,当(4)式处于储位分配初期时,
根据(4)式的计算结果,将最大循环次数T,设定为仓储应急分配的终止条件,当选择的循环次数t>T时,即直接退出循环分配过程,分配应急储位。此时,将上述叙述过程,带入图2储位应急分配流程,即可得到应急储位最优分配结果。
此次试验,选择MATLAB仿真平台,验证此次研究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因此,将此次提出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记为实验A组,将文献中提到的两种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分别记为实验B组和实验C组。根据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储位分配的特点,以拣货行走距离为实验研究方向,统计三组方法与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和日均行走距离,计算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三种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在仿真平台上,拣货行走距离长短和拣选路径缩短率大小。
此次选择的MATLAB仿真平台,所具有的仿真环境为Intel(R) Xeon(R) i3 CPU型号的服务器,其处理器为2.10 GHz的双核处理器,处理内存16 GB,对于三组方法中,存在的算法,均采用MATLAB R2015b仿真平台上的翻译功能,c#语言设计开发仿真程序,进行算法翻译,此次的仿真平台的操作程序为64位的Windows7操作程序,在该仿真平台上,其信息存储数据库为Microsoft SQL Server2014。
在此次实验设计的仿真实验环境下,选择某区域仓储物流机器搬运仓库,作为此次实验的仿真对象。在该仓库中,存在近两个月的订单数据信息,并将此次仿真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信息,存储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14数据库中。此次实验的仿真过程如下:(1)此次仿真实验,采用原始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计算两个月内,每天订单的拣货行走距离总和,并统计货物品规之间的相关性、出库量等信息;(2)确定此次仿真实验过程中,最合适的品规动态调整数量,保证此次实验的严谨性。因此选取50、100、300、300四个档次的品规,进行动态调整的仿真;(3)此时,在步骤2确定的调整品规基础上,采用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分配此次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记录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此次实验选择的近两个月订单数据,仓储分配仿真得出的拣货行走距离及拣选路径缩短率,进行统计。其中拣选路径缩短率ϑ的表达式为:
式中,D1表示三组方法中,所有拣货人员的日均行走距离;D2表示原始方法中,所有拣货人员的日均行走距离。
对于步骤2中,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品规的动态仿真结果
日期 | 订单 行数 | 订单数 | 四个档次品规的拣货行走距离/km | |||
50 | 100 | 200 | 300 | |||
1 | 1 634 | 55 | 43.6 | 43.6 | 43.2 | 43.4 |
2 | 1 864 | 42 | 65.0 | 64.4 | 64.3 | 64.2 |
3 | 1 594 | 52 | 95.0 | 94.3 | 94.1 | 93.8 |
4 | 2 876 | 101 | 96.1 | 95.4 | 95.0 | 95.7 |
5 | 1 745 | 125 | 97.1 | 96.3 | 96.4 | 97.2 |
6 | 2 761 | 88 | 100.1 | 99.7 | 99.4 | 99.7 |
7 | 925 | 46 | 33.2 | 33.1 | 33.2 | 33.2 |
8 | 1 516 | 68 | 69.4 | 69.4 | 69.4 | 69.7 |
9 | 2 396 | 71 | 92.0 | 91.3 | 91.3 | 92.2 |
10 | 1 632 | 53 | 63.7 | 63.7 | 63.7 | 63.7 |
11 | 3 092 | 104 | 132.5 | 132.1 | 131.7 | 133.1 |
12 | 3 009 | 48 | 127.4 | 126.5 | 126.5 | 126.7 |
13 | 2 276 | 84 | 86.5 | 86.1 | 86.1 | 86.2 |
14 | 765 | 49 | 36.5 | 36.6 | 36.4 | 47.2 |
总计 | 28 019 | 986 | 1 138.3 | 1 132.3 | 1 130.6 | 1 135.8 |
日均 | 2 007 | 70 | 81.31 | 80.87 | 80.75 | 81.12 |
此时,根据表1所示的不同品规动态仿真结果,将其绘制成如图3所示的折线图,统计表1中所有工人的拣货行走距离的总和,及其每天所有工人的拣货行走距离的总和。
从图3可以看出,当每次调整200品规时,是最为适合该库区的品规调整数量。因此,此次仿真实验,选择200个品规,作为此次三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的仿真参数。
在此次实验确定的实验参数下,对三种方法,在200品规下,同样14天下,订单行数和订单数如表1所示。此时,对同等日期的拣货行走距离进行统计,对比三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长短,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拣货行走距离对比表(km)
日期 | 实验A组 | 实验B组 | 实验C组 | 原始方法 |
1 | 42.95 | 44.45 | 44.98 | 46.38 |
2 | 64.21 | 64.53 | 68.11 | 71.36 |
3 | 93.25 | 94.65 | 96.98 | 99.12 |
4 | 94.59 | 97.90 | 103.06 | 104.35 |
5 | 96.82 | 100.21 | 103.20 | 108.20 |
6 | 98.52 | 104.44 | 104.07 | 107.90 |
7 | 32.94 | 33.11 | 35.14 | 36.42 |
8 | 69.42 | 71.85 | 73.86 | 77.78 |
9 | 91.24 | 94.89 | 96.76 | 102.45 |
10 | 63.31 | 65.53 | 69.75 | 72.50 |
11 | 131.19 | 136.04 | 137.35 | 141.90 |
12 | 126.28 | 130.70 | 135.39 | 143.23 |
13 | 85.80 | 89.67 | 92.37 | 97.03 |
14 | 39.65 | 41.04 | 42.20 | 44.43 |
总计 | 1 130.2 | 1 169.0 | 1 203.2 | 1 253.1 |
日均 | 80.73 | 83.50 | 85.94 | 89.50 |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仓库,原始应急分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14天总计达到了1253.1 km, 日均达到了89.50 km; 实验B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84 km, 日均少了6 km; 实验C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49.9 km, 日均少了3.56 km; 实验A组比原始方法14天总计拣货行走距离少了122.9 km, 日均少了8.77 km。由此可见,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在分配速度上是三组方法中最快的。
在第一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组实验。采用(5)式,计算表2中三组方法的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与原始方法缩短的距离,其(5)式的计算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拣选路径缩短率对比表(%)
日期 | 实验A组 | 实验B组 | 实验C组 |
1 | 7.40 | 4.15 | 3.02 |
2 | 10.01 | 9.56 | 4.56 |
3 | 5.92 | 4.51 | 2.16 |
4 | 9.35 | 6.18 | 1.24 |
5 | 10.52 | 7.39 | 4.63 |
6 | 8.69 | 3.21 | 3.55 |
7 | 9.55 | 9.10 | 3.51 |
8 | 10.75 | 7.62 | 5.04 |
9 | 10.95 | 7.39 | 5.55 |
10 | 12.67 | 9.61 | 3.79 |
11 | 7.55 | 4.13 | 3.21 |
12 | 11.84 | 8.75 | 5.47 |
13 | 11.57 | 7.59 | 4.08 |
14 | 10.76 | 7.63 | 5.02 |
总计 | 9.81 | 4.92 | 3.98 |
日均 | 9.80 | 4.91 | 3.98 |
从表3中可以看出,经过(5)式的计算,所统计出的拣选路径缩短率,实验A组最高,实验C组最低,与表2拣货行走距离对比表一致,计算结果有效;且实验A组的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高出实验C组5.82%,实验B组4.89%。由此可见,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对于密集区域的仓储物流储位分配迅速,效率高。
综合上述两组实验结果可知,此次研究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拣货行走距离最短,与原始方法的拣选路径缩短率最高。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考虑不同储位分布模式,对储位分配的影响,建立与储位相适应的分配模型,缩短拣货行走距离;经过仿真实验,从日均行走距离和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两个实验结果,确定拣货行走距离日均比原仓储应急分配方法少了8.77 km, 经过计算,日均拣选路径缩短率达到了9.8%。但是此次研究的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仅考虑了Fishbone型储位布局模式,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未曾考虑其他储位布局模式,储位应急方法的适应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不断深入研究仓储物流机器搬运密集区储位应急分配方法,深入分析不同储位布局模式下,储位应急分布策略,研究出所有储位布局模式,均可使用的储位应急分配方法。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