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以工农业生产与贸易消费使用的大批量物质商品为主,一般包括用于工业生产的钢铁、原油、矿石、煤炭,以及农副产品如玉米、大豆等。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大国,大宗商品的进口量逐年上升。大宗商品进入国内后,其运输仓储需求随之增加。现阶段,我国大宗商品主要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接相关业务,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相关配套管理已无法适应激增的大宗商品的运输、仓储、贸易等需求。所以,企业要从信息化管理建设着手,提高企业服务质量、深挖客户方个性化需求、打通与上下游客户沟通渠道,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功能服务;同时,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工及运输、存储成本,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大宗商品仓储物流相比普通物资的储运,有着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大宗商品以长距离运输为主。我国地理范围广阔,很多矿产资源及粮食产地分布不均,所以需要对这些大宗商品进行远距离调运,一些商品甚至涉及进出口贸易,其所面对的储运压力更为突出。第二,大宗商品对时效性要求不高,更重视对成本的把控,而企业只能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谋求生存发展。第三,大宗商品重载化需求高,同时因搬运装卸作业量较大,对装卸搬运效率要求较高,对机械化需求日渐显著。第四,仓储物流企业可能涉及承接不同合作方同型号的商品物流仓储,所以对企业的信息化及专业化管理程度要求较高
传统的物流企业未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商品出库、入库、运输等环节中,使用传真方式实施票据货物的对应验收,相关数据由人工方式录入。大量的手工操作增加了人工成本,同时极易出现失误,单证数据管理效率低。另外,由于商品数量及仓储面积较大,货运周期较长,运输环节较多,极易在物流中出现偏差,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手工记账方式也不利于后期问题追溯,同时管理人员无法掌握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当前,我国相关企业在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管理中已逐渐意识到上述问题,相继建立了适合本企业的信息化平台。自此,大宗商品的票据得到了系统规范的管理,但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第一,企业信息化平台未覆盖下游城市分支机构,使下游分支机构与集团总部之间信息不对等。第二,在仓储服务中,系统电子账目与库房货物信息不一致,实物在库房中货位不一致;客户方无法实时掌握库房中商品的存储、移动、出入库情况。第三,运输车辆信息化管理不足,企业及客户方无法实时监控车辆信息,无法实现中途调配功能。
相比传统的消费商品,大宗商品仓储物流对时效性要求不高,但对于存储及运输成本的控制有着较高要求。第一,传统的仓储十分依赖人工操作。人工操作主要依靠经验,没有系统化的要求。但大宗商品订单量较大、货物出库入库频繁,特别是大型物流仓储企业还面临着多客户方的同型号、同类别货物的仓储,以人工操作为主的仓储管理无法满足诸如此类的复杂货物管理。一方面,大宗商品采用人工操作,极易出现误差计量;另一方面,车辆进出货场时采用人工记录,不利于信息系统对车辆信息的捕获,使得物流企业及客户方无法及时了解货物运输及物损情况。第二,仓库对大宗商品的入库没有建立完善标识机制。这里包括:大宗商品入库后没有建立规范的电子货单,导致实际货品的数额、货品在库房存放的位置、货品的移动在系统中均未得到体现,导致频繁出现货品入库货损、丢失后无法追踪,为仓储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我国仓储业发展迅猛,市场集中度较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同行业企业数量较多,竞争压力大。内部环境令人堪忧的同时,企业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增速放缓,加之2020年以来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使大宗商品的总贸易量有所缩减。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及服务模式,导致抗风险能力差,很多小型企业面临被兼并的风险。造成如此局面的主要因素是企业集成化管理程度较低,其主要表现为:首先,仓储物流企业的服务较单一。很多企业只单纯提供货品承运服务及仓储保管服务。其次,仓储物流企业仅提供固有服务模式,不同客户方的需求不同,同一客户针对不同货物的仓储物流要求不尽相同,企业无差别服务无法满足客户方多元化需求
承接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行业往往涉及跨境物流,包括货运、仓储、装卸、报关等环节的管理,其所涉及的主管部门也很多,企业要实现合规营运就要与各主管部门实时沟通,了解相关政策要求,这无形中为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仓储物流行业已经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单纯仓储及运输服务,其所增加的附加服务还未建立配套监管制度。首先,仓储物流企业在增加了针对客户方的增值型服务时,其所提供的分包装服务,双方需签订相关协议合同,合同的合法合规性及出现纠纷后的裁决都没有相关的法律及制度依据。其次,仓储物流企业拓展的诸如分包装生产、商品再加工等业务范畴是否符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要求。这些细节需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予以规范,完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仓储物流企业在建立商品贸易平台时,缺乏相关的法规及制度约束,在平台中直接进行贸易的双方及仓储物流企业,其权利义务仍需进一步规范。
信息化共享平台不仅要确保第三方仓储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对等,还要实现其上下游客户方对本企业大宗商品的实施追踪,确保为其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在完善仓储物流企业信息化共享管理平台中,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首先,企业应完善相关仓储物流票据的统一管理。完善商品电子票据模块,实现商品票据的制式、填写标准和递达的统一,同时要建立电子货单模块。其次,完善客户方权限。当与客户方签订项目合同后,应在平台中给予该客户方所属商品的权限。客户方可在自己的权限下,对其委托商品的入库数量、入库时间、所在货位、货品的移动、出库、装车,以及在运输中每个节点货品所在位置、车辆信息、到达时间等实时监控。再次,建立企业口岸本部与分支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本部的仓储物流信息充分共享后,还要兼顾分支机构的信息获取程度。企业应以本部为标准,实施包括对本部及各分支机构的统筹管理。最后,企业应建立大宗商品运输共享平台,将所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车辆信息上传至平台,获取权限的客户方及各企业都能在平台上监控车辆的出发地、出发时间、行驶路线、到达地、到达时间、每个中转站的具体载量信息。客户方和各物流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货物的再调配。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仅以贩卖仓储服务及运输服务为主要业务的中小型企业,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业务范畴单一,使得每年有相当一部分的此类企业面临被并购整合的局面,整个行业朝着集成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为了使企业集成化、一体化发展更加完善,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企业应着力实施立体仓的建设,将仓库的使用向立体空间延伸,随之完善自动化仓储管理,强化机械化手段,提高仓库的管理效率及使用效率。第二,拓宽企业的服务范畴。针对不同客户方的货物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例如,为大宗进口商品提供分包服务,缩小包装单位;提供个性化配送服务,可将原本整批配送的物资,按客户需求分解包装后配送到指定区域;分析以往分包经验,建立分包装生产线,为客户方提供分包装生产服务
物流企业仓储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货物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及损耗,还能增强针对客户方的服务效能。企业仓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要从三方面着手考虑:第一,应建立无人值守管理系统。库房中及门禁相应位置应设置刷卡及扫码系统。首先,应为系统中每台货运车辆定制IC卡片,IC卡片中要植入芯片,内含车辆型号、驾驶员、所属企业等基础信息。同时,要建立货品入库、出库及运输相关模块,驾驶员从进场开始就要利用该IC卡独立执行通过门禁、装车、计量、出库等操作,以减少在若干环节中因人工录入导致的误差和失误。与此同时,这一系列操作将实时上传至总信息共享系统平台,仓储物流企业及客户方均能对自己权限下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第二,在大宗商品入库伊始,应以商品原包装单位为基准建立商品电子货单。电子货单要具备商品编码、企业信息、仓库货位等信息,并确保系统中货品信息与实际标识信息相一致。在库房中,商品的移动、入库、出库都应通过扫码完成,相应客户方及企业人员都能通过系统了解货物的位移情况。
仓储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完善的基础上。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合力为仓储物流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深化企业的集成化全面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设立针对仓储物流企业的主管部门,其负责仓储物流企业的审批、核验,企业不必多部门间往返奔波。其次,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符合仓储物流企业多元化、多维度发展需求的法规制度,制度应覆盖其所涉及的所有业务范围,确保企业的发展有据可依。主管部门要实地考察企业的现状,听取企业管理人员对于未来发展的展望及需求,主管部门要会同各部委专家通过商讨,确定企业的生产经营范畴及制定相应的法规章程,确保企业的发展有与之配套的机制体系
传统观念认为,物流企业成本较高,固定资产少,在一段时间内,物流企业面临融资难困境。随着仓储物流企业在产业结构上的升级及集成性管理的推进,物流企业已逐渐走出困境。同时,随着电商业的发展壮大,我国物流仓储企业的发展势头持迅猛发展态势。大宗商品的物流仓储风险较大、周期较长、不可控因素较多,企业必须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运输效能、降低成本,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及行业间的资源整合,完成大宗商品的多元化发展,从大宗商品身上挖掘潜在发展要素,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围绕大宗商品为客户方提供除仓储物流之外的增值服务,将会成为大宗商品仓储物流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