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与制冷技术全面推广,冷链物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物流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冷链物流是一种从生产、运输、消费整个过程都在低温状态进行的物流方式,它以易腐败食品为对象,与一般物流相比增加了温控环节。该环节中加深了信息化运用的程度,为提升物流运输效率、保证物流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信赖程度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信息在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还未发挥,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结合其信息化困境制定更加符合冷链物流行业需求的路径。
在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信息技术运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在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冷链物流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
针对冷链物流行业信息技术的运用,国家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0年以来我国政府先后发布《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物流国八条、国九条》、《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等政策措施,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及信息化技术提供了政策支持,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指出2015年我国将建成一批规模化、高效率、现代化跨区域的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在整个行业得到广泛运用,初步建成基础装备先进、布局相对合理、产业链衔接效率较高、管理运行规范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明确提出了冷链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及目标。
国内各大城市已经开始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的实践,其中上海作为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的先驱,其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2010年上海西郊国际启动我国技术最先进、功能最完善管理系统,构建我国第一套系统性的食品信息追溯体系,主要承担对上海世博会全部食品的生产、消费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为来自世界200多个国际组织约7 000万游客食品安全提供保障。重庆也推动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保税港区、重庆农投集团展开合作,共同投资建设保税冷链物流公司,以打造西部第一、国内一流冷链物流基地。该合作协议提出以保税港区食品、化妆品等产品为基础,开展冷链物流经营、仓储、装卸、报关等冷链物流业务。除此之外,沈阳也不断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打造东北冷链物流彗星港,推动冷链物流从低温仓储向冷链物流配送转型, 并不断辐射周边城市完善低温配送的发展。重庆、沈阳、上海都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较高的城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各类农产品优势产区及集散地为依托,建立冷链物流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冷链物流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 不断优化冷链物流资源,为推动区域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技术运用已经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
信息网络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国内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广程度已经相对较高,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电脑、网络技术普及程度较高,为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社会基础。但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运用的标准规范还相对匮乏,冷链物流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并未形成行业执行标准,导致信息技术运用缺乏行业指导。但是一个产业信息化发展需要通过相应标准或规范加以推动,在行业标准规范得到编制与执行后,只有将行业规范运用其中,才可能实现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而当前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过程得到的基础支持还远远不足。
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必然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冷链物流行业不仅需要研发推广先进冷链设备与技术,还必须向消费者传递冷链物流信息,以消费者为导向,构建冷链物流的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使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信息,包括冷链物流过程、冷链物流作用、冷链物流对消费者的价值等内容,如通过该信息平台使消费者了解猪肉在4℃左右运输有利于保证肉质质量,这可以进一步促进消费者了解冷链物流,并积极参与到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中来。但是,当前物流企业在信息化运用过程中,对市场消费需求的把握程度较浅,缺乏全面的消费市场把握,这也导致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同时,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发展程度相对较低,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差距,其中冷链应用率仅为19%,而日美西欧达到85%以上,东欧国家也达到50%以上;人均冷库容量我国仅为7%,而美国、德国、英国分别达到69%、49%、27%,具体如图1、图2所示。
图1 国内外冷链应用率对比(单位:%)
归根结底,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的关键是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信息化不仅需要冷库建设,还必须对市场信息、供应链管理进行科学把握。市场信息是企业之间信息协调管理的根本,市场中包含规模各异的企业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市场活跃新,客观需要企业之间建立信息沟通协调体系,营造良性竞争市场环境。与此同时,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不是将全部流程都通过电脑实现,而是通过信息系统对冷链物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监控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保障企业经营流动的流畅性与系统性,以此实现冷链物流企业全面信息化。然而,当前冷链物流企业信息使用率相对较低,如运用RFID技术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而且运用机制也存在一定缺陷,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
图2 国内外冷链物流运输能力及 人均冷库容量对比(单位:%)
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运用还面临社会基础、市场需求动力、企业协调性等方面的困境,因此如何科学走出这些困境对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走出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困境离不开信息平台的支持,冷链物流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信息集成与信息协调,在政府、冷链物流企业、消费者之间形成信息交换架构,实现冷链物流的跨组织监控,同时保证冷链物流配送环节的透明度。在冷链物流企业中大力推动信息技术运用从存储孤岛向信息云的转变,该过程中必然以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也是冷链物流行业实现信息化的关键。这要求冷链物流企业进一步加大信息平台建设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冷链物流企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功能,丰富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内容,实现冷链物流信息共享,以信息平台建设的深化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运用及发展。
走出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运用困境需要推广先进技术, 而冷链物流配送过程受到时间、产品、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监控在冷链物流的关键,运用RFID技术的推广运用就成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冷链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包括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仓储运输企业及终端营销渠道等主体,在该过程各个环节,运用RFID技术需要以冷链物流企业现有ERP系统为基础,在现有信息平台技术上构建冷链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的信息系统,实现对冷链物流产品各个环节温度变化,将温度控制在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的范围内。RFID技术的推广运用方法如下:一是运用RFID信息系统构建相关冷链物流产品品名、数量等基本信息,在产品物流过程中自动记录产品温度信息,将信息共享至冷链物流供应链系统,并传输至冷链物流行业云系统,对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二是在冷链物流储运环节,科学运用GPRS系统对相关配送信息进行监控,以对冷链物流配送车辆进行科学协调配置。三是物流配送环节与营销环节,充分运用PFID技术、条形码技术与POS技术,对冷链物流商品进行全程监控,具体方案如图3所示。
物联网技术在冷链物流行业中的运用,客观上要求冷链物流行业构建冷链信息追溯查询系统,通过现有物联网技术资源,建立冷链物流信息电子档案,对冷链物流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该过程中发挥政府监督引导作用,完善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机制就显得相当重要。首先建立扶持与培育城乡一体化冷链物流中心,加大职能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建设资、物流技术研发、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扶持政策,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发挥政策效应,在现有冷链物流政策基础上,制定有利于促进冷链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运用与发展高新物流技术的政策措施,推动冷链物流行业走技术信息化发展之路。其次,政府引导构建第三方监督管理体系,以冷链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建立物联网技术下冷链加工配送中心,在食药监局、科技局及信息产业中心等部门协调下,构建第三方监督平台, 形成政府协调引导机制,对冷链物流产品进行全方位监管,以此推动协调性更强的行业规范与标准发展,为冷链物流行业大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支撑。最后,政府应该在不断推动物流企业自主创新基础上,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冷链物流技术、冷链装备及管理模式,提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为实现我国冷链物流行业信息化奠定基础。
【本文标签】
【责任编辑】平文云仓